索 引 号: | 6107000035/2024-00000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汉中市交通运输局 | 来 源: | 汉中市交通运输局 |
有 效 性: | 发文时间: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时间: | 2024年02月19日 16:02 | |
内容概述: |
一、创建背景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省交通运输厅等厅局的工作安排,抢抓交通强国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坚持“建管并重、路运并举、融合发展”思路,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促提升,加快打通农村公路“神经末梢”,全市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实现了“农村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的发展愿景。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406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2475公里,公路密度88.3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100%县区通高速公路、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镇通等级公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通客车、通邮的目标。我市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普通公路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表现突出地市”等荣誉称号。
二、示范创建推进情况
(一)坚持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规划相结合,先后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区域中心城市“东西南北中”五大交通枢纽规划方案》《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项目总体规划》等规划,大力推进农村公路联网、补网、强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通乡畅村达组的农村公路网络。
(二)坚持聚力共建。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镇街三级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学习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部署要求,定期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研究推进建设工作。出台《汉中市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将11个县区和21个市级职能部门纳入创建工作机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共建责任,各司其职推进创建工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定期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调度会抓落实,“四好农村路”不仅成为交通行业更成为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三)坚持示范引领。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示范县、市级示范路为抓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类施策、分级推进。累计投入市级配套奖补资金2550万元,先后创建1个国家级、6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52条市级示范路,带动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留坝县高江路获评“全国最美乡村路”,宁强县广金路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中央电视台美丽城乡栏目、《陕西日报》对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了专题报道,“以路美村、以路兴业、以路富民”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支持、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情况
(一)“三个强化”抓建设,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一是强化项目争跑。以疏通“毛细血管”、畅通致富路为突破重点,对标各级各类规划、部省投资重点,锁定项目库、强力推前期,两年累计争跑谋划农村公路项目226个,总投资148.9亿元,年度投资86.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二是强化项目推进。推行市级领导包抓、部门专班推进、干部专员服务的“五个一”体系,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月排名、季考评和“红白旗”“红黑榜”评选机制,定期进行项目“体检”,严格挂牌督办推进。三是强化项目质量。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三同时”制度,建立“六位一体”质量监督责任体系,严把施工准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三个关口,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完工项目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105亿元,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000余公里,一、二、三类桥梁总数比例达到95.64%,10355个30户以上自然村(小组)通硬化路,通硬化路比例达到86.4%,带动全市64.5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三项机制”强管理,织牢常态长效“保障网”。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按照“县为主体、分级监管、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市县(区)设中心、镇设所、村设站的四级管理队伍,层层压实管理责任。落实“两个纳入”及月检查、季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养护资金兑现挂钩,确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二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城固县、宁强县、勉县等7个县区开展改革试点。全面推行路长制,健全“总路长+三级路长”责任体系,设立总路长11个、县级路长100个、镇级路长367个、村级路长2277个。积极探索智慧路长制,通过二维码提供路段旅游点、加油站、应急求助等功能信息,拓宽路长制服务功能。全市推广留坝县依托村级扶贫社建立“三队一屋”(卫生保洁队、自来水管护队、道路管护队、德美屋)管理经验,建立以道路管护队为主的公益性服务队643个,形成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该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三是健全联动执法机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建立联动管理机制,成立市县两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力量成立专职治超队伍,强化路面执法和路产路权管理保护,常态开展道路执法监督检查,农村公路超限率稳定控制在2%以内。
(三)“三个创新”优养护,绘就一路一景“新画卷”。一是创新养护措施。对标“有路必养、养必优良”要求,结合汉中地形地貌,探索出佛坪县手机APP系统智能化养护,汉台区、宁强县市场化养护,西乡县建养一体化养护、留坝“道班·宿”合作社收益反哺等养护新模式,实现农村公路小修专业化、日常养护社会化、养护工程市场化。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全面达标。二是创新养护投入。建立财政预算、资金整合、奖补结合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严格落实“1063”标准(每年每公里县道1万元、乡道6000元、村道3000元),足额落实市县两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针对陕南地区道路易水毁特点,采取整合涉农资金、购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等方式筹措资金,近三年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完成投资超过18亿元。三是创新养护机制。实行“养护+扶贫”“专群结合”的养护机制,将农村公路划分给当地群众包干养护,累计提供“四好农村路”公益岗位4000余个,吸纳5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养护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
(四)“三篇文章”促运营,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做好“城乡客运一体化”文章。打造“客运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客运组织模式,建成客运枢纽站1个、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14个、五级客运站111个,所有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部达到5A标准。二是做好“农村客运公交化”文章。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全面落实“两元一票制”,完善服务质量和地方财政补贴挂钩制度,确保农村客车开的通、留得住。完成西乡县城至骆家坝等43条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建制村通班车及公交率达到91.1%。市县财政累计补贴农村公路客运、公交运营5000余万元。三是做好“农村物流便捷化”文章。按照“一点多能、多站合一”模式,持续整合交通、供销、邮政等资源,打造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物流网络。城固、佛坪成功创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全市建成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3个、县级交通物流综合服务中心11个、镇级寄递物流服务站152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1208个,实现邮政快递服务100%全覆盖。
四、推进交通+N融合发展情况
(一)聚焦资金融合,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专项债券等财政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村公路项目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成立汉中市交投集团,紧扣项目加强政银企对接,运用PPP、交旅融合反哺、路衍经济开发等市场化手段加速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公路项目自筹资金难题。“十三五”以来,全市整合和自筹资金近60亿元,超过总投资的50%。全省农村公路单体投资最大、隧洞里程最长的项目——镇巴县星子山隧道,全省首个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PPP项目——西乡县茶碾路建成通车,在破解资金难题上创造了“汉中经验”。
(二)聚焦信息融合,提升智慧能级。持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对重点路段视频监控、智能感知、运输服务等进行全面升级。建成留坝县农村公路智慧管理平台,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比例达到40.63%;推广汉中行、天汉出行APP、“游汉中”小程序,优化旅游票务预定、信息咨询等服务;出租汽车“95128”老年人约车电话实现市域全覆盖,完成中心城区和留坝环线1000余个公交站牌数字化改造,新建农村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39个,运用成果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三)聚焦交邮融合,服务货畅其流。着力推动农村客运、货运快递、邮政行业“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力资源、运输信息”融合,构建农村物流运输新模式。创新实施由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邮政快递行业监管的工作模式,全面加强邮政快递基层执法监管。全市发展农村电商1.1万家,开发“城货下乡、山货进城”双向流通线路142条,通过电商出口产品年均200余万件,“银杏小镇”“天麻小镇”“藤编小镇”“蜜蜂小镇”等特色集镇竞相涌现,拉动农产品销售量年均增长30%以上。
(四)聚焦交旅融合,繁荣旅游三产。大力实施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深度挖掘生态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特色,以农村公路价值转化激活特色旅游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集旅游景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为一体的农村公路风情走廊,形成独具特色的“交通支撑旅游、旅游反哺交通、群众致富增收”新路径。完成12条观花线路、38个观花点、36个景区景点数据接入,“一部手机游汉中”智慧旅游初步成型。两年来,新创建A级景区6个(4A级2个、3A级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个,带动旅游收入上百亿元,留坝县高江路、“道班·宿”、营盘足球小镇等交旅融合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
(五)聚焦交农融合,助力农民增收。坚持“道路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道路发展”思路,以农村公路为载体,以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为重点,将现代农业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建成城固桔园、汉台金寨至五星等582公里产业路,打造略阳县现代中药产业、洋县龙亭三产融合休闲旅游等197个示范园,支持全市建成18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2022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224元,同比增长7.2%。